
研究表明,胎儿视网膜的血管的发育在胚胎6—7个月时血管增生显著,约36周时达鼻侧锯齿缘,颞侧边缘完成需要到40周左右。所以早产儿的视网膜血管尚未发育完全,需要在出生后继续发育。若吸入高浓度氧,则抑制了视网膜毛细血管的生长,停止供氧后,进入较低的氧分压的空气中,无血管区纤维血管迅速增生,产生不同程度的眼底病变,妊娠期越短,体重越轻,视网膜病变发生率越高。由于眼底的病变外观上看不出来,所以家长要高度重视,千万莫要疏忽大意。
运城市第三医院拥有最先进的新生儿(早产儿)视网膜疾病筛查仪,这是一种客观的检查方法。操作简单、快捷,有极佳的视野和高品质的图像,能极早期发现新生儿眼底病变问题,其性能安全可靠,对婴幼儿无损害,是目前唯一获取小儿视网膜图像的黄金标准。
知识链接:
新生儿视网膜疾病筛查知识问答
1、什么是早产儿视网膜病变(ROP)?
ROP是发生于早产儿、低体重儿的视网膜血管增值性眼病。其发病基础是早产儿视网膜血管发育不成熟。一般新生儿胎龄越小,出生体重越低ROP发生率越高。
2、怎样尽早发现早产儿视网膜病变?
新生儿视网膜疾病筛查仪主要通过对高危儿筛查,实现早检查、早发现、早治疗。
3、筛查对象:
出生胎龄<37周,出生体重<2000克的早产儿和低体重儿;
对患有严重疾病、母亲孕期有异常情况的早产儿;
首次检查应在出生后4—6周,或矫正胎龄32周开始,均应按时进行ROP筛查;
根据个人眼底情况确定复查时间,随诊直至周边视网膜完全血管化(一般在矫正胎龄40—42周)。
4、ROP如果不及时治疗将会产生什么后果?
严重影响患者视力甚至致盲;
视力差导致斜视;
眼球萎缩;
眼眶发育不良,严重影响面部外观。
5、足月新生儿需要检查眼底吗?
当然也需要。眼底筛查不仅能查出早产儿视网膜病变,还能查出多种其他眼底疾病。如:新生儿眼底出血、视网膜母细胞(眼底恶性肿瘤)、牵牛花综合征(先天性视神经发育异常)、Coats病(先天性视网膜毛细血管扩张)、先天性视网膜劈裂等,这些疾病在早产儿和足月新生儿都有可能发生,所以新生儿都应进行常规眼底检查,健康的足月新生儿出生24小时后可进行眼底筛查。